('\t姚思安伸手开始扒拉:“这么多票?都是些啥?看看有没有自行车票。有就多给几张,我们家又不需要自行车,留着也没用。”
“行,找着就都给你婆婆,我们家的确不需要。”姚母也不吝啬,没用的票据给亲家母,她一点都不心疼。
亲家母是个极有分寸的人,要不是实在没办法,估计也不会找安安要。
陈德江的二姐夫她见过,长得十分俊朗的一个人,身上透着一股子文艺气息。听说二胡拉的很好,笛子也吹的不错,在他们市里的文化单位工作。
自行车票属于工业票,文化单位也不是没有,只是到不了他手里,估计都被领导弄走了。
他二姐是个极其好客的人,本来要请他们去她家里吃饭,是她觉得不好意思,匆匆忙忙过去,什么都没准备,后来就没去。
这怪不了人家,是他们自己的问题。洋洋那孩子长得特别漂亮,小嘴巴也甜,整天大舅妈大舅妈地喊安安,可把她开心坏了。
孩子开心,她就开心,孩子说给,那就给。
他们家就四个大人,陈德江和老姚都会开车,她和安安上下班坐车,极少骑自行车。
往年的自行车票都给了家里,他们拿去做人情,也没念她一句好。
母女俩扒拉了好一会儿,找出两张自行车票,一张电视机票,其余的都是布票,肥皂票啥的。
“妈!布票跟这两张自行车票和一张电视机票一起寄过去,给我做了这么多衣服,上次给的布匹早就用完了。”姚思安将要寄走的票都拿出来,其余的塞回信封。
姚母没意见:“可以,你赶紧写封回信,把票寄出去,洋洋的爸爸等着用。
不然你婆婆也不会特意写信来说这些,她给你做了这么多好看的衣服,花了不少钱,你把钱夹在信封里寄给她。”
“知道了,我晚上写回信。”
姚思安也觉得婆婆给她买布花了不少钱,这钱她确实该给,婆婆挣点钱不容易,家里还有小姑子,小叔子在读书,花费一定不少。